English

商机和危机并存

1998-02-23 来源:光明日报 刘志达 张玉玲 我有话说

燕莎友谊商城有限公司的张兆强总经理说,“有人认为1998年是大商场倒闭年,我不这样看,我觉得1998年是大商场的生死年,而生也好、死也好,最终看企业自己怎样干。”

目前,北京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已有70多家,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北京市居民购买力的增长,因此有些商场“死”是必然的。张兆强认为,九十年代初,当时我国正从短缺经济向买方市场过渡,商业领域内的利润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,只要投入就“有利可图”、只要参与就有回报,商场这种“只生不死”的情况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。而现在商业才真正走入了市场经济轨道,广大经营者也才真正品尝到了“市场竞争”的滋味。有竞争就有胜负,就有淘汰出局和忍痛死亡,这是很正常的。竞争中,优胜劣汰,“死亡”的恰是那些经营不善、市场观念不强、服务质量差的商场。

张兆强预测,今年除了有倒闭死亡、淘汰出局的商场外,也会有一些不断求得新生和发展的商场:有的新近才开业,正踌躇满志地去参与竞争;有的早已开张,正调整经营策略,不断扩大规模、增加市场份额,呈现出勃勃生机。生死之间,还为一些商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,它们不仅能生存,而且还有可能通过兼并、收购破产倒闭的商场来壮大实力。所以,1998年,大商场并非只有“倒闭”的阴影,而是机遇与挑战共生、商机和危机并存。

“北京商场多,但结构雷同的多,有特色的少,谁拥有了特色、谁就拥有了生的希望”,张兆强如是说。燕莎恪守1992年开张时就确定的“高档定位,专业化、系列化经营”的方针,也相信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,消费层次的分化,商场经营也将细分化,认准了一个市场就致力于一个市场,想面面俱到是面面都顾不到的。有统计表明,社会商品零售额中5%属高档消费,燕莎就利用自己是合资企业,是商业领域内率先拥有商品直接进出口权的公司,又地处使馆区附近等条件,以“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商业名店”为长期发展战略。

张兆强表示,在1998年商业竞争中,燕莎将集中优势突出自己的特色,进一步强化“燕莎”品牌形象。今年,燕莎将派几个专业小组到国外去引进适应中国消费的商品,使燕莎成为名符其实的荟萃国内国际精品的名店;为了使这种进货渠道更为畅通,还将专门在香港设立办事处。

在去年竞争加剧、许多商场销售额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,燕莎的销售额和利润与1996年持平,这不仅得益于“特色”的定位,更得益于“特色”的经营。燕莎在今年将象去年一样,利用良好声誉这一无形资产,以“燕莎牌”商品为纽带,形成多角化经营格局:设立“燕莎牌”店中店,开办生产加工企业,还向外地一些商业企业输出管理。服务上,强化燕莎独特的“超值享受”,使消费者在新的层次上感受“购物是享受,享受在燕莎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